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标签:佛性

第29页
佛法:百法明门论心得三-学佛网
学佛修心

佛法:百法明门论心得三

学佛网阅读(2.75K)评论(0)

本课学习的是心法的前六识,导师分了两个部分:前五识和第六识为我们讲解,前五识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现量缘的性境,是现前的境界,不带名言,没有分别和判断,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接收信息,表现行为,观察这个世间,在意识的作用下能通三性。我们的心王就是通...

学习佛法3个月心得-学佛网
学佛修心

学习佛法3个月心得

学佛网阅读(2.47K)评论(0)

不知不觉进入佛法修学的学习已经3个月的时间,当初并不是出于什么坚定的信仰,而是由于自己内心的烦杂,对各种亲子问题,家庭问题想寻找一个出口,寻找一个解决的办法,所以在机缘巧合下走进了菩提书院,与各位师兄们一起学习和聆听佛法智慧。经过三个月的学...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二-学佛网
学佛修心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二

学佛网阅读(1.17K)评论(0)

人心、人性与人生 心是苦乐的源泉:如果不知道我是谁,就会非我执我,从而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 。如果能学习智慧文化、听闻正法 、如理思维 、通过止观禅修的训练方式,就能了解到我们贪著的对象,即我和我所都是缘起的具有无常性 ;所有这些...

佛法:正修此心心得-学佛网
学佛修心

佛法:正修此心心得

学佛网阅读(2.42K)评论(0)

正修此心等心得分享 学完本堂课,七支因果的全部内容就学习完毕了。 有几点收获整理如下: 1、本期法义,导师指出:对一切众生生起慈心、悲心,但修行过程中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众生身上。 何为一切众生?何为具体众生? 在我的意识里,“一切众生”是一个...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学佛网
学佛修心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

学佛网阅读(2.22K)评论(0)

人生包括四个问题:生存、生活、生死、生命。一般人只会关注外在的生存和生活这两个浅层次的问题。 而哲学和宗教则关注,向内探究生死和生命的深层次的问题。 佛法是心性之法,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心、人性与人生,可以帮我们看清自...

学佛心路-学佛网
学佛修心

学佛心路

学佛网阅读(713)评论(0)

本课所学观察修与安住修。明白了禅修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用心,既心行的建立和改变。禅修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佛法智慧转化成我的认识和观念。 本期法义小组共修后,我想起了一件事,春节前夕有个大家庭的聚会,快到吃饭时,我突然想起亲戚中的一位刚好当天生日...

惟唯有善能制恶-学佛网
学佛入门

惟唯有善能制恶

学佛网阅读(1.37K)评论(0)

问:善与恶的对决,常常是“恶”胜,因为“恶”习惯牺牲别人,“善”习惯牺牲。可这样的循环往复,岂非善的力量越来越弱,恶的力量越来越强? 答:善与恶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多数人都是善念少恶念多,那么外在的大环境就会表现为恶性循环。 佛经中...

从我做起-学佛网
学佛入门

从我做起

学佛网阅读(522)评论(0)

问:文明和法治是自律的必然条件吗?如果没有文明和法治的保障,人丧失根本的信心,最近看到不少因为个人没有得到公平对待而报复社会的举动,这些矛盾如何解决呢? 答:两者是互为条件的。在一个大家都为所欲为、不顾后果、“我”总有理的社会里,建立法治很...

无限的未知-学佛网
学佛入门

无限的未知

学佛网阅读(659)评论(0)

问:不起疑, 我认为不足信。疑了, 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 不起信, 不能得证。疑和信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答:关于疑与信的关系, 以自然科学为例, 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 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 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

龙树菩萨的此喻-学佛网
学佛入门

龙树菩萨的此喻

学佛网阅读(935)评论(0)

问:佛法教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解脱, 解脱是脱开世间的万般苦难、 爱恨情仇、 生离死别, 那时我们剩下的是什么?我的意思是, 当我们尝过了苦, 才能体味甜, 有了渴 , 才珍惜水,有了太阳的东升 , 才有西落,有失去的插苦, 是因为有拥有的...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