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包括四个问题:生存、生活、生死、生命。一般人只会关注外在的生存和生活这两个浅层次的问题。
而哲学和宗教则关注,向内探究生死和生命的深层次的问题。
佛法是心性之法,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心、人性与人生,可以帮我们看清自己,认识世界。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分享。
一、认识心性能帮助我们看清我是谁
人最大的问题是不认识自己,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怎样认识自己?首先要了解每个生命都有无明和觉醒的力量。无明就是没有智慧,看不清楚自己,错把身体、地位、财富和情绪、想法等当作我,对自我产生错误的认定。佛法要做的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认为的那个我,其实不是我。
佛法讲无我,不是否定我的存在,而是去除对自我的错误认定。我们每天都活在念头中,被念头支配着,但这些心念活动并不是我,在经中它被称为前尘影视,其蕴涵着过去的生命经验及相关情绪,它是虚幻的。当情绪升起时,我们一般会有逃避和放大两种反应。因而佛法需要我们通过智慧的观照,透过妄心,超越妄心找到真心,找到自己,解决情绪。
二、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真相
世界无始无终,如何认识世界?西方哲学偏向感觉和经验,也看重的是理性,但感觉和理性都有局限性。感觉比较主观,理性受文化、经验、情绪等影响,是把双面刃。它们通达不了真理,因而西方哲学也重视直觉,但直觉同样也会受思想、文化的局限。
佛法肯定通过人的感官认识的世界,但感官出现问题,认识则会受限。佛法同样也很看重理性,忽视理性就会导致学佛人盲修瞎练或停留在拜佛等表面形式,不能把智慧文化落实到心行。
佛法的四法行和八正道告诉我们要重视理性。光有理性哈哈不够,佛教还讲究禅修,通过专注地训练,开发心的潜能,开启生命的有限和无限两个层面。
我们凡夫一般都活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层面,潜意识大多在妄心系统里。除了妄心,佛法告诉我们还有真心。科学能通过技术发现宇宙的无限大,而佛法的“五眼六通”和“宿命通”让我们认识到:心的本质即宇宙的本质。
禅修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无限智慧来通达宇宙真相,从而去改变自己的生命。
三、认识心性能帮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
佛教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两方面不足:
一是心性论,使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有了深度;
二是轮回观,让我们的思想有了长度。如果没有轮回思想,死亡来临时必然会让我们在痛苦挣扎中死亡。
儒家和现代唯物主义是既无过去又无未来的一世论;
基督教是有只现在和未来,却没有过去的二世论。从因果角度来看既不完整也不公平。
佛教则属于三世因果论,生命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系统。在精神系统方面,生命有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在意识层面,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我们的生命体由寿、暖、识三种支撑。寿即寿命,包括寿尽死和福尽死;暖即温度。识即阿赖耶识,其特点是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生命的轮回就是身口意所造的三业去推动识在死亡时重新投胎。
一切蕴含着无常。无常,告诉我们一切皆可改变,变好变坏,取决于我们心性的发展方向,种善因造善缘会让生命向良性方向发展。这使得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和管理而不是被选择成为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延续才有了重要的意义!
四、认识心性才能找到生命意义
人是否需要关注生命意义问题?关注生命意义的问题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人生的意义包含“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从现实层面来讲人生是有意义的,但大多是暂时的。
儒家的“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三不朽思想,正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西方以叔本华为代表的哲学看待人生意义则较为消极和悲观。
而佛教用中观思想看待人生,认为生命有无明和觉醒的层面,人生本质是苦是立足于无明层面的,虽然也有快乐,其快乐也只是对痛苦的一种暂时缓解。因为制造痛苦的永动机依然在工作。
以觉醒和觉性为基础的人生则是快乐清净的。佛法告诉我们解脱是解脱内心的迷惑和烦恼。一般人追求解脱的方式是使用逃避或放大两种方式,所以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制造更多的问题。佛陀发现每个生命都有觉醒和自我拯救的能力,所以才让我们从向外求回归内心。
五、认识心性才能成贤成圣
了解心性,是改善心性的基础。佛教是东方心理学,它与西方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西方心理学是依靠他力,即靠神的拯救;而佛教倡导的是自救之道。
佛教的信仰可以帮我们建立一种健康的心理。
心理学和佛教区别在于,心理学解决的是过度的贪嗔痴产生的果(即心理疾病),而佛法是彻底解决贪嗔痴的因(根源)。
佛教的众多经典可以通过供我们抄写和诵读来修身养性。
总之,了解心性最高的目标就是成贤成圣,一个人是什么,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因为能够拥有的是都身外之物,和你只有暂时的关系,而你是什么取决于你的心态、人格、生命品质,这些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佛法告诉我们,心是苦乐的源泉。哪怕我们拥有再多,只要没有良好的心态,非但没有幸福可言,还会无休止的制造问题,而且拥有越多,制造问题的能力越强,所以说培养良好的心态塑造健康人格,最终成圣成贤才是我们人生的大事。最后佛教告诉我们,人人皆有佛性,皆有成圣成贤的潜能,其次佛教有完整的修学次第,第三有不同的系统方法指导我们!为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的修学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