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道:忍辱学处
这节课的内容是忍辱度,从忍辱的特征、差别和身心生起之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菩萨道修行的忍辱并不是我之前理解的凡事无条件忍耐和一味退让忍气吞声。而是通过对治嗔恚、怯弱和不解不乐来成就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 要...
这节课的内容是忍辱度,从忍辱的特征、差别和身心生起之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菩萨道修行的忍辱并不是我之前理解的凡事无条件忍耐和一味退让忍气吞声。而是通过对治嗔恚、怯弱和不解不乐来成就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 要...
学佛是要真做工夫的 学佛之人不要迷信“神通”。真正的大神通是调伏自相续的烦恼,圆满具足菩提心,以佛法帮助众生。 对大多数人而言,无始以来形成的烦恼习性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扭转、止息的。真正学佛是要真做工夫的,从最琐碎、平实处一路埋头做下去。不是...
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我们究竟是从佛那里找寻到内心的力量,还是在寻求庇佑,诉求各自的欲望? 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佛陀相应地开示不同法门,善巧方便地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
“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把散乱的心往回收。念佛时发现...
每个人都或远或近是另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身处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有时候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拥有很多知识,信息灵通,但这些是被用来拓宽眼界心胸,增进沟通与和解了,还是使我们更加封闭、混乱和极端了? 持续的修行使你安静...
守住内心的善良 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 有人说:讲到自律,那要不要去制止恶的发生呢?一味的自律不是纵容了恶...
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 佛教讲暇满难得。人生于世难得可贵,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应有闲暇、从容,去观察思考生命,体会实践心灵自由之道。人生未来的岁月,请不要让它只有岁月,没有暇满。 乐观、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否...
施者比受者有福 有人问我:“遇到乞丐,想布施又怕被骗,这时该怎么办呢?” 我说,面对乞丐,不要急于表达厌恶或不信任。生活若真的优裕,没人愿意低三下四出来乞讨。就算被骗被利用吧,至少不会给自他造成妨害。再说人生何处不受骗,又何必要跟一个笑脸相...
无常不是消极的 万花筒里的图案若坚实存在,则只能有一幅图案,不会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同理,一切事物若固有、恒常,那么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发生,一切就是僵死的。正因为事物不是那样,才有了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所以说,因无我而缘起。 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
积资净障: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如何才能有坚定的信心、愿心呢?这需要福德,而福德来自积资净障。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能迅速积累无边资粮、净除罪障、增上善法的摄要就是七支供: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皆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