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自己,为别人点灯
光明之路 记得如师父曾经教导弟子们说:“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要好好的发心,借常住的鲜花培养自己的福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体会到如师父这句话的含义。当真正发心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的时候,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或许有人供养寺院一百元,但是内心...
光明之路 记得如师父曾经教导弟子们说:“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要好好的发心,借常住的鲜花培养自己的福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体会到如师父这句话的含义。当真正发心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的时候,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或许有人供养寺院一百元,但是内心...
基础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来净化人间,提升人品,使得众生,既得现世利益,也得后世安乐。如何达成其目的呢?便是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践、去修行。 基础的修行方法,不出福业、定业、慧业。福业是指布施与持戒,定业是指禅定,慧业是指...
受了最后的供养 上面所说的雨季安居,是因雨季之中,比丘们不便于林间的树下露宿;又因路途泥泞、虫蚁太多,比丘们不便冒著风雨外出托钵乞食,所以要大家住到亲属、朋友、信徒的家中去。往往是住于俗人家宅的附属建筑物中,也有住于靠近俗人居处的山洞或树洞...
佛陀遇到过教难吗? 在现有的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他们的创教者,尤其是发于中东地区的各宗教的创始人,无一能够免于教难的迫害者,甚至是因教难的不断磨练而完成了伟大的宗教。此在佛陀,乃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佛陀的一生之中,从未遭到过外教的迫害。这虽是...
菩提树下的体验 实际上,佛陀并未堕落,只是从苦行的经验以及享乐的事实中,理解到极端的苦行和放任的享乐,同样无济于开悟的目的,此在后来佛陀训诫他的弟子时,便作了这样的说明:「比丘们!当过宗教生活,须避两种极端。」那两种极端呢? 一是耽于享受欢...
不追求归属,就是最好的归属 龙应台:您这个“通”的境界,让您觉得在宇宙之中有种很安定、很清澈的归属感,是这样吗?但是我想请教,这个清澈,与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老农,他可能没有很多疑问,生活中一样感到安定的归属,其间的差别在哪里? 圣严:我...
过去的错误,可以反省,可以忏悔,但不是后悔 龙应台:有没有什么时刻,您会对自己有所怀疑?譬如对自己的作为、处境,或者生存的状态产生怀疑? 圣严:怀疑的原因,是对自己走过的路,说过的话,以及自己的未来没有确定感。实际上就是没有信心,对过去的价...
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 龙应台:法师您是否曾有寂寞的经验?对您而言,什么叫作寂寞? 圣严:寂寞有不同的层次,如思想上的寂寞、情感上的寂寞,和修行的寂寞。 思想的寂寞,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知音难逢。情感的寂寞,是生活之中缺少伴侣,没有家人、没...
信仰的一部分是因为需要 龙应台:法师,在您的人生之中,是否曾有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是要解决的? 圣严:我是个宗教师,我的信仰不会有矛盾,但是信仰这件事,确是有矛盾的。如果从逻辑、考证与分析的角度来看信仰,信仰便是矛盾的。 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体验。...
提婆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弟子,也是南印度人,出生于一个婆罗门家庭,从小就聪明透顶,博学多才,被周围的人当做天才。提婆菩萨年轻的时候,可谓是春风得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才有貌有车有房的“四有”新人,在别人看来实在没啥不知足的了。但是提婆却还是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