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问道要问过来人
师恩重于佛恩 不管是大上师还是小上师,无论名声是否广大,只要在他面前得过佛法,他就是自己的上师,对此我们应感恩不尽。 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菩萨尊者,在五比丘之一的大德比丘座下发起了出离心。后来,当他见到大德比丘和佛陀在一起时,首先...
师恩重于佛恩 不管是大上师还是小上师,无论名声是否广大,只要在他面前得过佛法,他就是自己的上师,对此我们应感恩不尽。 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菩萨尊者,在五比丘之一的大德比丘座下发起了出离心。后来,当他见到大德比丘和佛陀在一起时,首先...
我们经常“自讨苦吃” 佛法的殊胜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样,有缘者听受并付诸实践后,可以清净自己的贪嗔痴烦恼。 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尽相同——一个人晚上做梦...
佛法:借我一双慧眼 什么代表“我”的存在?“我”只是一个众缘和合的假象。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到底是什么在操纵“我”?是什么力量在操纵这个身体和这些所思所想,佛性和魔性便是两种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我”和 "我”的一切... 成佛,其实就是...
我坐在喇荣沟摩尼宝区的甘露旋山谷里。这里有清净的小溪,两岸盛开着金、银两色的花朵,还点缀着零星的小树。在这样宁静的氛围中,我打开了《喇荣课诵集》。 正读着每日的功课,几只蓝色布谷鸟飞到我身旁的小树上。它们唱起美妙的歌曲,那声音婉转极了。没办...
圆修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系的本科生,1999年来到佛学院。他年龄不大,但性情温和,老成持重,所谓“疾言厉色”在他的脸上是看不到的。 在一次管家会议上,我问起他的学佛因缘。他敞开心扉,讲述了一段心灵蜕变史。 从“及时行乐”到“及时行善”,佛...
不论学佛或做世间大事,于事前因缘成熟时发下誓愿,很重要。在未来的行动中,会始终有一个高悬于心的目标,激励着自己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只有行动没有誓愿,恐怕难以持久;只有誓愿没有行动,更是一纸空谈。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说:“成功的奥秘在...
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圆难,个子不高,在他看似单纯的脸上仍透着一股学生气,让人寻觅不到岁月的印痕。 提起出家学佛,一般人心里马上就会想到,那是人生失意者无奈的归宿。而圆难的学佛心路恰恰向世人证明,是不甘平庸的理想,让他在逐物的洪流中潇洒转身...
爱 大乘小乘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行为的动机就是发心。在修行的时候,发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的过程。 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修行,这是下士道人天乘的发心。发善心、做善事,自然会...
藏地的七月,气候宜人,正是远足的好时节,道路两旁、草甸上随处可见兴致勃勃、结伴出游的人。 便是在这样的季节,一个晴好的日子里,我们重访札熙寺旧址。说故地重游,其实只是对我和少数几个人而言,同行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去那里。 沿途路面坑洼不平,我...
开悟 对上师有信心,对众生有慈悲心,相信因果,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到面前讲大圆满,也不可能开悟。 1987年,法王如意宝于五台山之东台取出意伏藏《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回到学院后开始为弟子宣讲这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