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标签:佛的境界

第4页
佛法: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

学佛网阅读(822)评论(0)

长乐先生: 儒家讲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以看出,“定”是有前提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恐怕也是很多现代人产生迷惑的原因。 到哪里为止呢?是不是一看到别人设围墙,我们就失望离去呢?是不是...

佛法: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

学佛网阅读(906)评论(0)

长乐先生: 有时候,当我们标榜自己是爱国主义者的时候,也许应该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爱国,到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忠义至诚,还是一种排除异己的方法?是虔诚无私地奉献,还是肆意挥霍占有欲的挡箭牌? 星云大师: 《阿含经》说:“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

佛法:点亮自己,照见众生-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点亮自己,照见众生

学佛网阅读(956)评论(0)

我们是有多么深厚的福德,才能身体康健,生活不至窘迫,有闲情一起共同修行,很多人孽缘缠身,就像下三道的众生一样,没有时间精力想生活以外的事,一生飘零,随业流转。 也许我们仍然还是黑暗的星星,或者隐约散发微弱的光芒,我们可以选择止步于此,也可以...

佛法:从心行入手,改变自我-学佛网
佛法故事

佛法:从心行入手,改变自我

学佛网阅读(926)评论(0)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是晩课诵中的一首普贤警策语,它告诉我们,这一天已经过去了,生命也随之减少一天,就像逐渐干涸的水流中的鱼一样,水越来越少,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所以我们应当如...

佛法:心,就是命运的主宰者-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心,就是命运的主宰者

学佛网阅读(1.12K)评论(0)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从佛教的三世因果观念来看,今生命运好坏都是过去生所做所为感召来的。末学在没有学习《人生五大问题》之“何为命运”之前,还是认为人会被命运主宰,不能完全领会命运就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

佛法智慧:带孩子打预防针-学佛网
佛法故事

佛法智慧:带孩子打预防针

学佛网阅读(1.29K)评论(0)

说来惭愧,作为爸爸,我却一直很害怕带孩子打预防针。 想来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我自己对打针的恐惧;小时候体弱多病,记事起就经常被妈妈带去诊所打针,那时每次打针前都会特别地恐惧,有时甚至紧张到全身僵硬,以致于我会趁妈妈稍不留意就撒腿往外跑,这些记...

佛法:远离愚痴-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远离愚痴

学佛网阅读(1.76K)评论(0)

《八大人觉经》原文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学佛:修菩提心-学佛网
学佛成佛

学佛:修菩提心

学佛网阅读(779)评论(0)

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群相晤,甚可喜。 先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做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

佛法:以出世的精神做世间事业-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以出世的精神做世间事业

学佛网阅读(1K)评论(0)

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 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师法门的全体,亦只说是法门之一斑了。 (一)维持世法 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

佛法:出家与素食-学佛网
佛法无边

佛法:出家与素食

学佛网阅读(1.11K)评论(0)

一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制度方面有一点不同。我国旧有的地方,例如出家与素食,不明了,不习惯的人对此引起许许多多的误会。 (一)“出家”:出家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特别是儒家对它误解最大。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