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阿含经》有云:“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入世和出世是一种...
《阿含经》有云:“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入世和出世是一种...
我以前一直很奇怪民间口中大慈大悲观音菩萨怎么又是千手千眼,又是送子观音,本课导师说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是一种表法,一种象征意义,是代表菩萨以种种方便接引众生。因为真正帮助众生并不容易,众生千差万别,所以要有无量的方便。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就是...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 【释义】应该认识到,太多的欲望就会带来无穷的痛苦。生死、疲乏、劳累等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如果能减少欲望,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 有个...
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八大人觉经》 【释义】要觉悟到由于迷惑无知,才使自己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而觉悟了的菩萨则常常认识到,只有博学多闻,才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智慧,使自己获得宣讲佛法圆...
为何谈及佛法修行,就必须要选择善知识?但为何又说,自依止,法依止呢?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是善知识对依止法的重要,一方面,对善知识的重视,能引发我对法的恭敬;另一方面,忆念善知识的过程中,能引导自身生命内在的高尚品质,激发自身正向...
我们学习了佛教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世界、财富、环保‘从宏大的宇宙,到具体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如何看待宇宙人生,看待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从各种角度来探讨宇宙人生,其根本思想仍是佛陀所证得的缘起性空论。佛法说,一切法皆因“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做一个追求真理、慈悲利他的佛系青年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回顾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从一个无忧少年到三十而立的青壮年,虽然也有开心快乐、幸福满满的时光,但总体来说是一个烦恼、困惑渐长的过程。...
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必须同流,但千万不能合污。 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必须同流,但千万不能合污。 如果不同流的话,谁也不跟你交朋友了;但是你若合污的话,就很麻烦。 人在世间当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好人,有坏人,你一旦同流合污,你就会跟那些坏人...
修行好的人,死亡时犹如媳妇回娘家,高高兴兴地;修行中等的人,死亡的时候,没有恐惧,非常坦然;修行差的人,也应该做到无悔而死。 我们现在之所以回避死亡,是因为不敢面对死亡。人们对不愉快的事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回避,实在回避不了的时候,就开始恐...
人生应该拥有七圣财:1.信仰;2.布施;3.戒律;4.广闻佛法;5.有惭;6.有愧;7.智慧。 七圣财之一: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不仅出家人需要,在家人也需要,要是没有它,你所有的财富都不算是财富。 信仰什么?信仰因果不虚,信仰有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