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生命的回归心得五

本课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前言以及认识、自然、自我的回归。佛说学佛网

前言部分指出现代人的三大问题,注重物质层面的享乐,逃避对生死的教育以及忽视对生命的认知。对此,法义提供的正见是期望我们以缘起的智慧去认识生命,好好利用今生,去提高生命品质,避免沉溺於物质生活。而如何能获得智慧,改造生命,我們是可以借由佛法的修習來達到這個結果。

正文部分的三小节,即认识、自然、自我的回归,主要是从为什么要回归以及如何回归两个角度来阐述。

为什么要回归正确的认识?因为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对我们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它们会决定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决定我们的行为导向。尽管认识对我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实中,因为受制于感觉、情绪等等因素,往往我们的认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我们会以假为真,或者把暂时的外缘当做永恒的存在。所以,法义在这一节最后提出要通过佛法正见的学习,去认清事物真相,回归到正确的认识中,替换自己错误的观念。

为什么要回归自然?我们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刺激人们贪欲的增长,占有欲和攀比心让人们逐渐背离自然,过分追求物欲,制造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不但使人们浪费着自己的生命,而且还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此,法义指出我们不应该过度追求物质,应该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清净,感恩、珍惜自然的给予,并且向自然中的万物学习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来感悟生命的本质。

为什么要回归自我?因为对自我的执著会产生很多过患,比如说导致一切不平等现象,引发个人烦恼,引起社会问题。那如何回归自我?法义介绍,我们要用缘起的智慧,去观察人生,观察自己的心念,去明白身外、身内之物和我们都只是暂时连接的关系,不会永远相伴相随,不能代表真正的我。我们要学习佛法,通达无我,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回归。

心得:

1.我们小区没有被列入垃圾分类试点,之前经常会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姨,在楼道的公共垃圾桶里翻找塑料瓶或是其他废弃品。不知道师兄们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刚开始,看到这种现象时,自己对这些阿姨们的行为是不理解,甚至是有偏见的,往往会尽量避开阿姨们走,以免弄脏自己衣服。心里想的是,垃圾桶这么脏,而且有些个子矮的阿姨还得弯下腰到垃圾桶里面去翻找,何必呢,收着去卖,也挣不了多少钱啊。后来某一天,对这件事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自己竟然觉得这些阿姨们还挺了不起,说实话,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的这种劳动精神,是目前的自己无法企及的,那自己有什么资格去瞧不起他们啊。况且,他们都是在回收可再利用的物资。虽然数量有限,并且他们可能也不一定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意义,但是他们确实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一份贡献。而我自己呢,能为环境做出怎样的贡献呢?自己只是在不断地制造垃圾。这样思维后,再看到正在捡垃圾的阿姨,就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句,“谢谢你”,然后从容地从她们身边走过。

通过学习本课后,我觉得自己需要去尝试改变认识事物的方式,在广度上要学会站在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在深度上要透过现象去看背后的本质,但是由于自己阅历和能力的限制,在许多问题的剖析上,暂时还无法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广泛的延伸和深入的拓展。那至少要告诫自己,我是一个在摸象的盲人,我的认识和想法有局限,不能代表事情的本质,所以不能固执在自己的观念中。虽然自力是根本,但是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自己还需仰仗佛法的外力,完成从认识,到观念,到生命的转化。

2.我觉得前两部分认识和自然的回归,都是为了导向最后回归自我。通过学习了解到,所谓的我是由许多非我的东西组成,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东西(实体)能够代表真正的我,即使连色身,也只是一种表象,而非本质。而“我”这个字,也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命名符号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所对应的本质就是佛法上讲的“空”,可以说这世上无“我”。

既然这样,自己为何要去追求世间的财富、情感?根本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啊,依附在“假我”基础上的一切东西就更是无常变化。对它们的过度执着,过度迷恋,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堪。妨碍我们解脱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对财富的迷恋。何苦背着这些包袱不放下?放下这些,我们不是可以更加轻松地从此岸到达彼岸吗?

既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是谁在修习佛法?是谁在活着?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什么?这么一想,一切苦乐,顺逆,荣辱,真的都是一场梦啊。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梦如幻的变现,了无实义可得。想到这些,感觉我的脑仁疼,我觉得自己掉入消极的观念中了,但是佛法是教我们积极面对人生的啊。有形的东西易得,无形的品德难修,而这辈子来的任务就是行难行之行,舍难舍之舍。修正自己缺点,完满品德。用缘起法来观察,发现自己既是度化别人的因缘,同时也是在受人度化。我们彼此为镜,照出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修行,推动彼此生命品质的提升。所以,一切身外之物、身内之物,以及他们的变化,都是在提醒自己要做出及时的调整,都是在成就自己最后的圆满。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生命的回归心得五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