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选择善知识如求医
为何谈及佛法修行,就必须要选择善知识?但为何又说,自依止,法依止呢?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是善知识对依止法的重要,一方面,对善知识的重视,能引发我对法的恭敬;另一方面,忆念善知识的过程中,能引导自身生命内在的高尚品质,激发自身正向...
为何谈及佛法修行,就必须要选择善知识?但为何又说,自依止,法依止呢?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是善知识对依止法的重要,一方面,对善知识的重视,能引发我对法的恭敬;另一方面,忆念善知识的过程中,能引导自身生命内在的高尚品质,激发自身正向...
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佛陀 【释义】善与恶,仅存在于一念之间。一念错了,就会全盘皆输。 佛教中有个故事,说一日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此时,一个江洋大盗...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受苦,而一切痛苦的根源是烦恼,所以要下定决心灭除烦恼,发起不被任何一个内外障缘所动摇,非常坚固的、不可毁坏的心。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受苦,而一切痛苦的根源是烦恼,所以要下定决心灭除烦恼,发起不被任何一个内外障缘所动摇,非常...
在人世间,对人对事要学会冷静、沉着,同流但不合污;体谅人、理解人,但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莲花出生于淤泥,而不被淤泥所染。这句话出自《般若经·第二会》,意思是菩萨虽在轮回之中,但不被轮回当中的垢浊所染。 做任何事,要学会掌握度。什么度呢?不要...
凡夫一旦遇到什么障碍,绝难自省,唯责他人。这样,遇到的难题便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一般而言,由于人的性格、思想和对世界看法的差异,进步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人不断飞跃,有些人十年、二十年几乎还是老样子,还有人一年不如一年。 为什么有的人能飞速...
我们一定要记住,伤害生命、害他人遭受苦难的事情是绝不能干的,否则今后一定会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次数,自己会在“油锅”里挣扎。到那个时候你真的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佛教认为,杀生的果报是短寿,所生的地方吃的喝的都不足,没有药物等等。断...
我们一直认为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等等享受是快乐的。但这些有漏的快乐,实际上都是痛苦。 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 坏苦是什么呢?是不断变化的苦。而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 比如说,你站了两个多小时,心中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坐下来...
你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 即使给人一个笑容, 让一个座位, 让一步路,也是布施。 功德、福德和善根 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才能趋入圆满。 有的人特别贪恋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若想对治自己的贪心和吝啬心,这些统统都要做布施。无论是在家里,还是...
佛法:心灯 这个世界是缘起的世界,是个无常的世界;是因缘因果的世界;大部分人跟当初的惟现一样还看不清楚这一点,无我执我,无常执常;活在自己的念头中,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念头左右,烦恼痛苦;但每个人都有觉醒的心;心灯就是每个人所需求的,因为它可以...
开启智慧的钥匙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对于佛教和佛教徒又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导师告诉我们:佛教绝不是消极的,相反,每一个佛弟子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不仅要追求个人解脱,还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因而它是积极的。在人生态度上,佛教既不是悲观的,也不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