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感悟人生心得五
本课学习了《人心、人性、人生》,导师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佛法心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了解生死,找到生命的意义,从对外在物质的追求转而到对内在精神的追求。 其中,最有触动的是“认识心性...
本课学习了《人心、人性、人生》,导师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佛法心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了解生死,找到生命的意义,从对外在物质的追求转而到对内在精神的追求。 其中,最有触动的是“认识心性...
本课围绕六个方面来介绍佛教信仰对人生的意义及相应的理论依据。 1.道德建设 佛教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人性论和因果论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行为,不论好坏,都会造就相应的心态,形成不同的人格。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好变化的愿望,所以基于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了解...
本课修学内容是《依六种想》,听闻轨则除了离三种过,还要“于己作病者想,于说法者作医师想,于教法作药物想,于修学作疗病想,于如来作正士想,于正法起久住想。”我是病人吗?是哪种病,多严重了?绝症?病入膏肓的重疾?还是轻症可以救药的?根据法义,凡...
一、 法义梳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书院的核心在于传法、传播三级修学,而有效落实三级修学的重点就在于十八字方针,在于八步骤三种禅修。 1、 态度模式是落实方法、达到修学效果的前提。真诚、认真、老实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三种过失。六种想是真诚、...
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一个有福报的人。有用心爱我的家人,有对我非常友好的同事和朋友,甚至我们小区的保安,对我也格外地照顾,一看到我车来了,就经常喊着让我等等,让我不用下车就能拿到快递,风雨无阻。这一切,我充满感恩。尤其是在2017年1...
人生是苦还是乐,如果没办法认识清楚,修学之路就会一直停滞不前。看到这种过患之后,我决定思惟自己的种种苦,从而认清这种生命的实质。 导师开示道:“快乐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不是本质的快乐”,“苦是常态,快乐是非常态”。 思惟过去在碰到不开心的时候...
法义,本课讲了一何为暇满人身:人中四种无暇:生在没有四众游履的边地;一、诸根不全的残障人士;二、有邪见,不能接受因果和轮回观点;三、没有佛陀出世,四、没有教法流传。非人四种无暇:三恶趣及长寿天,三恶道太痛苦,太愚痴。长寿天人沉溺欲乐中,安住...
本周学习的是帮助积累智慧资粮的七支行愿之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回向,及三事求加 一、请转-法-轮 1.修行意义:对法和法师尊重,保持对闻法的稀有难得之心;代一切众生请法,破除我执。 2.修行方法: 座上观修,无量佛陀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时,...
本文从4个方面来说明《菩提道炬论》的殊胜: 1.汇通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佛陀说法是根据四悉檀而说,即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虽然说的法不同,但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所有有情众生成佛之道而说法!既有主要方法也有辅助方法。无...
一:选择善知识 那天思维一个问题,曾经也看过不少书,有些书确实也很不错,也从中知道很多道理,但虽然知道是知道,可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原因就在于我只是把这些当做知识在了解,知道以后并没有和自己生活真正联系起来,联想到在三级修学,哪怕是...